close
若要開始研究人格特質,一定要從榮格開始談起。榮格生於1875年,年輕時進入醫學院就讀,後來跳進精神醫學的領域,認為心理疾病的病患未被理解可以治療,而毅然投入心理治療的研究。
過去佛洛伊德探究人的潛意識,認為潛意識是「被意識強迫性壓抑下的慾望集合」,他認為人都有想這樣做,想變成那樣的強烈慾望,但人的意識有不斷自我提醒的機制,幫慾望踩煞車,而人心理產生偏差是潛意識強烈對抗意識下引發的徵兆;榮格也研究潛意識,在實務經驗中提出人的內心存在二種人格,是意識與潛意識集合體,兩者存在對比關係,所以才能達到互補,兩個人格才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心世界。
榮格為了說明人類內心的狀況,提出外向型與內向型兩種對比意識:
外向態度
- 遭遇到某種情況時能夠很有自信地立即反應
- 對外在的世界比較在意,勝過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 不論遇到什麼環境、狀況,都能極參與
內向態度
- 遭遇到某種情況時採取抗拒的態度
- 對自己內在的世界比較在意,勝過對外在的世界
- 不論遇到什麼環境、狀況,都消極參與
每個人都同時有外向與內向兩種性格,但兩種相反的意識態度,通常不可能在個性或行為上同時顯現,表現在外的會是「意識」上的單一性格,也就是人們平常所表現出來的「習慣」,但如果意識所表現的行為過於激烈,潛在在內心的「潛意識」就會互補的顯露出來,例如外向的人,在舞會上興奮喧鬧時,卻突然間安靜下來,沉默不語;或者原本內向的人,突然在公開場合上大聲疾呼。周遭的人或許會認為這個人今天好像變成另一個人,事實上並非變成另一個人,而是平常的意識行為被潛意識的行為所取代。
榮格對性格提出人內心意識態度有著對比性,就像意識與潛意識同時建構人的完整性,就像太極般,陽中帶陰,陰中帶陽,一體兩面同時存在,而後來許多心理學發展出的性格研究,就是建立在榮格學說的基礎上,展現出人性格的多元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