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過去在學校的時候,人力資源教科書開宗明義解釋何謂人力資源,過去與現在的差別,功能與角色,一章一節開始述說,畢業後覺得就是進行人力資源招聘、培訓、績效、系統化......等專案,後來發現在實務中,花最多時間的倒不是如何進行人力資源功能性或專案性工作,
絕大多數都在處理"人"的問題:人個人的問題,人與組織的問題,組織與組織間的問題,人資人員在傾聽的過程中,要給予一些專業的建議(人家來找,好歹也要說出一些道理),還要顧及自己與公司的立場(有時候彼此還衝突),一天一晃,時間就過去,可以說,一天會花六成以上的時間在處理人與組織間的問題不為過。
記得學校只簡單教心理學(2學分)、組織行為(3學分)、企業文化(2學分),這樣的"專業"當然不足以應付人資實際工作,只能在跌跌撞撞中慢慢成長。
人力資源的主題是人,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一定要好好先研究心理學的主題,過去應聘部屬時,發現應聘者都偏重在講人力資源功能模塊,但是問到有關心理學的議題,通常都是直覺性回答,更不要談一問到組織行為的問題,通常就講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人力資源工作者常要去思考,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其動機為何? 是價值觀還是個性使然? 以這樣的角度出發,才能提供專業建議。
而組織行為也是政治行為,這要花時間累積經驗,不要作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我一直把人與組織當成人力資源的內功心法,人力資源模塊當成武功招式,如果心法沒學,單憑招式,人力資源的價值就很難凸顯出來。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