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祖宗講:「察顏觀色」,就是想掌握從外在表現出來的行為,來找人的心中的想法,甚至找出人的慣性,以推測未來的行為模式,這種直覺的方法,也就慢慢成為對人觀察後描述的主題─性格一詞。從小看到小朋友的行為,家長總是很容易評論:這個小朋友個性很倔強、那個小朋友性格很霸道等。

 

其實每個人的性格絕非只有一個特徵,而是由多個特徵來描述一個人。

構成個人性格的多個特徵,在心理學上的意義,多用「人格特質」一詞代替。

某些特徵往往會同時存在,但也不一定會有相關,例如多話的人比起安靜的人更有活力,更容易展現出自信,但不見得會是可靠的人。

心理學家研究人格,由於研究取向的差異,對人格解釋法也有不同的角度及看法。因為人格是由個人的心理能力、興趣、思想、態度、性情、情感、動機與價值等組合而成的獨特統合體(郭生玉,1985)。所以人格簡單定義為:「個人在社會生活的適應過程中,對自己、對人、對事、對物時,在其身心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性,又係個人在遺傳、成熟、環境及學習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並具有相當的統整性與持續性。」(張春興,1991;鄭伯壎、洪光遠、張東峯等,1990)。

簡單說,描述人格特質,對自己的表現如有自信的人、對人的表現如親切和藹的人、對事的表現如完美主義的人、對物的表現如節儉的人等。另外,一個人的性格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遺傳、生理成熟、家庭、社會文化、學習經驗等。

個人的性格表現具有複雜性、獨特性、統合性與持續性。構成個人性格的心理特徵除多樣外,也有與其他人差異的獨特性,不但具有相當的統合性,而且具備相當的持久性,否則就不足以代表個人的性格。

人格特質除了影響個人的行為表現,也影響職業選擇。人格特質和能力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兩大因素,但能力因素助人獲得機會,使人成功的卻是性格因素(張春興,民80),由此可知性格的重要性。因此為什麼在企業實務上,要瞭解員工的性格,通常透過測驗、績效考核、職能發展、教育訓練等方式進行,其目的就是找到員工符合對的行為,已預測能達成組織所賦予的使命及任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識人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問  的頭像
    葉問

    UP募知網

    葉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