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要靠自己的力量出人頭地,成為我們想要成為的人,我們被告知,成功是努力與選擇來的。但這樣的說似乎是由結果論推為原因,可是成功應該有一種內在驅動的力量,就像大石頭從山坡上滾下來一般,驅動我們邁向前進之路,而人們內在共同點就是具備關鍵的性格特質。

要研究性格特質,市面上學習最快速的理論架構就是DISC。192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暨人類行為學家的馬斯頓博士(Dr. William Moullton Marston)研究提出DISC理論,在1928年的『常人之情緒』(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一書中馬斯頓介紹了人格類型的基本概念,把人格特質分為兩種基本概念:主動和被動,接者又進一步把人生際遇歸納為兩種基本類型:順境與逆境。因此產生人類行為的四種象限:

  • Dominance 支配型:在逆境中採取主動
  • Inducement誘導型:在順境中採取主動
  • Submission 屈從型:在順境中採取被動
  • Compliance 遵從型:在逆境中採取被動

 

如果有機會可以看2017年的一部電影:神力女超人的秘密 (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an),片中就有提出這四種人格特質。當然電影故事在描述馬斯頓與其妻伊莉莎白以及學生奧麗弗的三角關係,並以這二位女性為典範創造出漫畫-神力女超人,片中也用DISC理論來闡述女權主義。另外,馬斯頓等三人也發明出測謊儀。

電影中有關DISC的台詞:「支配、勸誘、順從與屈服,所有人類的關係能歸納成這些情緒類別的交互作用。人在服從於愛的威權時最快樂,一個人自願服從權威非常重要,出自他們的意願,人覺得被迫去做不想做的事就會有麻煩,那只是屈服。屈服而不順從的人,既不快樂也受到壓抑,那可能造成怨恨,如果發展到極端,就可能造成犯罪、戰爭、法西斯主義。該如何避免屈服?大多數狀況似乎都避免不了。勸誘是吸引某人認同你的想法,徹底支配他們,你要的也成為他們要的,而且他們樂於交給你那正是生活、愛、快樂與和平的關鍵,女人比男人擅長勸誘。」

馬斯頓的行為分類系統,並不在於批判,而是能看到每種行為類型的合理性以及平等性,在這個世界裡並沒有完人,都是透過這幾個行為類型合理的解決問題。例如在那個年代,社會對於偏向被動的特質,如同理心、合作和養育,往往有更高的評價,而這些特質,女性通常較為擅長。馬斯頓的研究問世時間,大約與榮格同期,榮格稱最常見的兩項人格特質為外向和內向,也類似DISC的主動與被動的分類。

後來依照DISC基本系統,後世還出現其他變化版本,像英思普出版社(Inscape Publishing)所定的DISC分類,分別為:

  • Dominance      支配型
  • Influence      影響型
  • Steadiness     穩定型
  • Conscientious  謹慎型

 

美國PDP(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則是以動物來區分:

  • 老虎型(D型)
  • 孔雀型(I型)
  • 無尾熊型(S型)
  • 貓頭鷹型(C型)

 

東尼‧亞力山大著有白金定律(The Platinum Rule,1996)一書,他把取自於聖經的經典黃金法則:「你們願意人怎麼對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做了進一步的延伸。他分為四種特徵:

  • 指揮者(Directors)
  • 社交者(Socializers)
  • 協調者(Relaters)
  • 思考者(Thinkers)

 

也有人用MBTI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的概念提出4P架構:

  • 權力型(Power)
  • 社交型(Popular)
  • 和平型(Peace)
  • 完美型(Perfect)

當然,市面上還有很多的系統及應用,如iDISC、顏色、鳥類等分類,後續就以就這就主要四型特質加以說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識人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葉問  的頭像
    葉問

    UP募知網

    葉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